忘记密码?

关闭
手机版    当前所在城市:上海 [切换城市]

这么做,讨厌学习的孩子也会爱上学习

发布时间: 2018-08-09  分类: 浏览次数:310次

分享到:   

摘编自《让孩子从心底爱上学习的方法》


★家长也要反复问自己“为什么”


很多家长都跟孩子说“要好好学习”。但其中大多人实质上都是“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一个学习好的孩子”“想让孩子成为在社会上成功、不让家长蒙羞的孩子”,都是出于自私的心理。


靠家长价值观生活的孩子早晚会陷入动摇状态。他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,稍微碰到点阻碍就会产生很大动摇,缺乏自信。这时候家长和孩子都会产生很不好的想法。最后的结局就是,孩子讨厌起了学习。


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你需要明白,作为家长,自己为什么想让孩子学习,真正期待孩子能做到什么,也就是向孩子要求这些东西的原因的“本质”是什么。


通过抓住本质,在面对“不喜欢学习”的孩子以及考试分数这种眼前的结果和现象时,才能控制自己,不喜怒无常,稳定好情绪。


家长心态稳定了,孩子也会跟着稳定,不会动摇自己。


平时,家庭成员也要重视认识事物的“本质”。


比如,全家计划一次两天一夜的小木屋露天烧烤旅行。这不是什么大事,但也可以问:“为什么想去旅行呢?”

“因为全家想一起去旅行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因为会很开心。”

“为什么会觉得开心呢?”

“在家里大家都有各自要做的事,没有慢慢吃饭聊天的时间。”

“为什么你觉得慢慢吃饭聊天就会很开心呢?”


这么一直问下去,最终得出的答案就是“跟大家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,会增进家人的感情”。

然后就可以说:“那一定要在旅行中记得这一点,这是我们的目标哦。”

牢牢把握目的,跟孩子们一起共享时间,最后所有人都会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。


接下来这个情景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。


在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晚上,大家一起打扑克牌。一开始大家都兴致盎然,但一直输掉的孩子就会大叫“我不玩了”,然后兄弟就打了起来。母亲劝说也没有效果,最后父亲怒斥孩子们,所有人都哭了。原本开心的旅行最终就这么毁掉了。


家庭全员都抱着同一个目的,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。

“我们是为什么而来的?”

“是为了赢扑克?是为了输的时候生气?”

“都不是。是为了增加大家的感情,度过愉快的时光而来的。所以我们才在打扑克。”


只要明白这些,就不会只看眼前的胜负而喜怒无常了。


“重复询问‘为什么’,抓住本质”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,孩子们就会慢慢喜欢上学习了。


然后家长也会发生变化。


孩子学习的理由是为了成长、为了得到生存的能力,所以即使有时孩子的成绩不好,家长也不会因此而过于激动。至少不要因为成绩不好就发怒,说出伤害孩子心灵的话来。


家长和孩子可以一同或者各自反复问自己“为什么”,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。


★让孩子尽情去做喜欢的事情


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能跟学习联系起来。根据“是否把学习当作目的”,每个人的动机就会完全不同。


当然对成绩也有影响。找到目的的孩子不会跟其他的孩子比较,偶尔状态不好的时候自己也不会动摇。


所以,如果想让孩子喜欢上学习,首先就要把孩子学习的“目的”牢牢把握住。


具体要怎么做呢?


有一个方法,就是让他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。


足球、潜水、蹦极、跳伞、登山、长笛、绘画、料理……让他做能体验的一切事情。如果孩子喜欢看电影,就让他跟朋友一起拍个电影也可以。


经历过这些后,会出现什么情况呢?


一定会出现“这个好好玩”这句话。这也没关系。因为他们觉得有趣的东西,都会在苦思冥想之后与学校的学习联系在一起。


再具体一点,可以与学习做比较来进行说明。


比如有的孩子虽然喜欢电脑,但讨厌数学和英语。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和英语,应该怎么办呢?那就是让他去深入地研究电脑,直到成年人所工作的专业领域为止。


孩子对电脑有兴趣,就会不断去推动它。然后一定会在某个地方发现需要数学知识,也必须要阅读英语的文献才可以继续学习。


接下来他就会拼命学习数学和英语,因为这样才能更理解电脑领域,这都是为了学电脑。然后略微理解了数学和英语文献的话,他就会感受到有成果的喜悦。这样不断研究过程中,就会喜欢上数学和英语了。


就是这样,所有学科都可以如此联系起来。


世界上的种种体验全都需要知识。这些浓缩的知识在学校中只有五个学科类别。为了生存下去,就需要必要的知识,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不会消失,而是能存活下来。这些是生存下去的必需科目。


这里也需要“家长的觉悟”。


想要让孩子们体验各种经历,有的是伴随危险的,即使进行安全的正常活动时,你也可能会想“跟不上学校的学习了”“如果出事的话怎么办”等等。


如果不想“如果最后出事的话也没办法,但是现在需要让孩子以学习的目的去体验”的话,就绝对不能实现真正的挑战。


比如家庭旅行的时候,让他做所有的旅行计划。而且每天只能用一千日元,让他考虑尽量用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。


或者一周给他三千日元的钱,从菜单到买东西、做饭都让他负责。料理跟化学有关系,他就会学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,比如为什么马铃薯淀粉不溶于热水,菠萝为什么会使肉变嫩,等等。


家长没有必要片刻不离左右地教导。只要把孩子放置在能让他体验没有体验过的事情、还可以做得好的环境中就可以了。


这样孩子们学到的东西,会是家长教的百倍。但是很多的家长就是忍不住要插嘴插手。把菜刀收起来说“切到手很危险”,不让点火时就说“起火灾了就麻烦了”,在孩子跌倒之前先把拐杖拿出来,不让他跌倒。


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显的阻碍作用。


★让爱运动的孩子也爱上学习


“我想当棒球运动员”“有时间学习的话还不如去踢球”“我将来是要跳舞的,跟语文和数学成绩没关系”。


对未来有具体目标的孩子会这么说,真是一点也不稀奇。这时,家长要怎么回应才好呢?


一定要告诉孩子的是,无论什么职业都不能缺少知识。棒球、足球和舞蹈等要做好的话,需要物理和数学知识,还有洞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。


就拿棒球为例来说吧。


打者向右外场击球时,左场手会怎么做呢?对左场手来说,球虽然是往离自己最远的地方飞去,但这时他还有一个职责,就是做好补位。


而且必须要在不同状况下,瞬间判断去哪个位置补位,这就需要信息处理能力。


对尝试打棒球、喜欢棒球、想打得更好的孩子,家长和老师说“通过学习,你将来的选择范围会更广”,会给他数百倍的力量。


所以孩子喜欢上一项运动,说只想干这个,其他都不想做的时候,我们只要这么说就可:“是吗,那就尽情打吧。但是你现在做的事情,如果再深入研究的话,就需要学到物理,其实跟生理学也有一定关系,欧美还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。而且你可能将来还要用英语来接受训练。如果学好了这些,你绝对能干得更好。”


然后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去学习。


★“喜欢的事物”也存在陷阱


发现了喜欢的事,就可以拿来当作学习的火种。其实这样也会存在着一些陷阱。


很多孩子都会混淆“轻松的事情”和“快乐的事情”的概念。


比如有孩子说“我最喜欢钓鱼了,想一直钓下去。”


如果可以从钓鱼中学到生物、物理、气象等学习内容的话,其实是很好的事情,但你首先需要看清楚孩子究竟为什么喜欢钓鱼。


钓鱼是一件非常需要忍耐力的事情。了解鱼的习性和水性,才能把鱼钓上来,而且跟鱼之间的博弈也需要耐性。如果真正想做好,就必须每天学习。


但是有的孩子并不想学习,只是喜欢鱼上钩时的感觉。这就不是真正喜欢钓鱼,而是喜欢钓上来瞬间的成就感。


而事情往往都会是如此。


如果不看清楚“喜欢做的事”到底是做什么、为什么喜欢的话,就没法跟真正的学习联系起来。但是孩子说出这些话的时候,并不能马上分辨清楚。


那要怎么办呢?找到“喜欢”的东西时,可以先让孩子体会一下做这件事的乐趣。然后让他觉得“很开心,很喜欢”之后,再让他体验不那么愉快的部分。


如果是钓鱼的话,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出海。


船只剧烈摇晃,会产生强烈的晕船感觉。更不要说钓鱼了。这时如果孩子说“我受不了了”的话,就可以引申到“那么这就不算真正的‘喜欢’了吧”。如果是真的喜欢,孩子就会问:“这种时候有没有方法可以钓到鱼呢?”


或者会发散思维想道:“暴风雨来到,大海波涛汹涌,大海的内部也是这样吗?”


如果这样,那说明孩子是真正“喜欢”钓鱼的。


任何事都不要放弃。任何孩子都有真正喜爱的东西。家长们应该帮助孩子发现真正喜欢的事情。


这些事情无论何时都会成为永不熄灭的“学习的火种”。

134342285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