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记密码?

关闭
手机版    当前所在城市:苏州 [切换城市]

孩子的缺点,一定要指出来吗

发布时间: 2018-08-06  分类: 浏览次数:287次

分享到:   

有一天,一位妈妈和我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。


她的孩子因为作业写得慢,经常被老师留,家里人都很在意这件事,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。孩子自己也为此感到难堪,有时候她明明是被留下来写作业,却掩饰说是留下来帮同学的忙或者是记作业。


我问这个妈妈:“被老师留下来写作业这件事,你们家长一定要如此关注吗?”这个妈妈回答:“只有让她意识到错误,她才会改啊!”


让孩子意识到错误,她才能改正错误,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。那么,是否有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呢?


其实,“慢”并不是“错误”,甚至也不能算是一种缺点,因为有个别孩子的特质就是比较慢,他们只是需要比一般孩子更多一些时间练习和适应罢了。


我顺着这位妈妈的思路追问她:“好,就像你所说的,你已经多次让她意识到自己‘错’了,那么改的效果如何呢?”很显然,这正是她所苦恼的地方。


我说:“假设我们发现孩子慢,但从来没告诉她,而是设法肯定她、调动她的积极性,让她不知不觉变快,是否更好呢?”


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慢,她也总是关注这个“错误”,并不断发现慢的证据,孩子就会确信自己是个“慢小孩”。如果家长和老师总是注意这个缺点,总是批评她,就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论断。


为什么孩子往往知道问题所在却“屡教不改”呢?


因为频繁的提醒和批评让她深深地相信:我就是这样慢!孩子已经接纳了“慢小孩”这个标签,不相信自己能快,完全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心理动力。就算我们施加压力让孩子变快了,但她心中的自我形象,还停留在“慢小孩”的阶段。


这个妈妈说了一个细节:“孩子在抄句子的时候,我和她爸爸都提醒她:‘一句话一句话地抄,别一个字一个字地抄!这样太慢了!’她虽然照办了,但是很不高兴。”


我建议她用商量的语气对孩子说话:“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也是可以的,不过,妈妈还知道一种更快的方法,你愿意试试吗?”


如果孩子愿意尝试,一定会发现这样更快。如果不愿意,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:“今天还是用你的方法,妈妈帮你记时间,看你平均一分钟抄几个字。明天咱们再试试另外一种方法,看看一分钟抄多少字,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办法。”


我们也可以设想另外一种可能:


我们仍然是关注孩子写作业的速度,但在她写作业的时候,不给她一点压力,不去催促她。假若某一天她完成得非常快,家人可以积极地肯定她。


孩子并不会觉得快是多么难以企及的目标,此时她更关注自己的成就感,并且,她会从中总结经验,比如写的时候尽量做到专注,或者一眼多看几个字。


家人也可以叫她分享经验,这样她会有意识的总结方法,也许会用到下次作业中,这样会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。


表象是写作业慢,深层次的原因是尊重和接纳。


孩子具有与大人一样的最基本的需求——被尊重。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,当你的孩子出现和其他孩子不同、貌似缺点的问题时,不要一味地谴责,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,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,叫他有力量和动力自己慢慢修正问题。


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。


春节的时候,4岁的小外甥总是抢着接电话,他拿起听筒扯着嗓子问:“你谁啊?”显得非常不礼貌。不让他接电话,他就哭鼻子。


于是我便问他:“你想接电话是吗?”他说:“嗯。”我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:“接电话不能这么大声地嚷,如果你想接,我教你三句话,你学会了,家里所有的电话都由你来接,好吗?”


小外甥很懂事地点点头,我教他的三句话分别是:你好。你找谁呀?你等一下,我去叫他。考虑到小外甥才4岁,我教他的话,尽量通俗好记,没用“请问”“稍等”这些词。小外甥重复了一遍,我们便放心地让他接电话了。


开始的几次,我比较留心,他做得很好,我就肯定他:“打电话的人一定在想,这是谁家的小孩儿呀,这么懂礼貌!”小外甥虽然没说什么,但明显很受用,接电话的热情更高了,变成了极其敬业的接线生。


所以,只要方法对路,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么困难。


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抄,本来就慢,但我们换个角度,言语中不出现“慢”这个词,也能很好地调动孩子。小外甥接电话不礼貌,但我们不讲“没礼貌大家都不喜欢”之类的大道理,也能让他变得彬彬有礼。


许多家长往往对孩子的错误如数家珍,对孩子的进步却视若无睹,仿佛戴了一副有色眼镜,专门筛选孩子的错误。他们想帮助孩子,但错误却越发现越多,改正不过来,“错误”最终变成了“顽症”。


这很容易解释,就算我们没看到孩子的进步,也不代表孩子不曾努力过。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一下:“如果自己努力的结果不但没有被认可甚至没被发现,得到的反而是不满和批评,谁还肯继续努力呢?”


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是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,事实上却人为地给孩子进步增加了阻力,消解了孩子内心的动力。


我们不妨换一副“眼镜”去发现孩子的进步。筛选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,对孩子的行为进行“正强化”。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正向的反馈,他就更愿意去重复这种行为。在不断的重复当中,孩子就会不断进步。哪怕是成年人也喜欢在成功中学习并保持成功的状态,孩子更是如此。


也许你会说:“孩子根本没有进步呀,我拿什么肯定他?”在咨询过程中,家长常这样问我。有趣的是,我却总能从家长的言谈话语间找出孩子的进步。其实,每个“错误”的空隙都隐藏着细碎的闪光点。


比如,无论孩子多慢,总能找出一次相对的“快”,这便是进步的起点。有一个孩子与妈妈吵架后,便一点儿作业也不做,但某一次她坚持在书桌前与妈妈讨价还价。虽然言辞激烈,但是,与彻底放弃相比,懂得谈判与妥协不也是进步吗?


有的家长很惊讶:“我从来没意识到这是进步。为什么你总能发现孩子的进步呢?”我总结出一个小小的心得:


要把功夫用在平时,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微小进步,并及时用语言、表情、眼神来回应他们。发现错误不急着说,而是等一等,等到孩子有进步的时候,态度愉悦地肯定一下,孩子的积极行为便把错误覆盖掉了。


遇到非说不可的错误,我尽量用建设性的方式指出来,而且格外注意语气的柔和,以此来化解孩子的尴尬。在我看来,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改错方式。


家长都有这种担心:发现错误而不指出来,这样做难道不会让孩子的错误更严重吗?


如果不指出错误,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进步呢?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:在心理治疗过程中,治疗师或咨询师要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访者,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。


是的,“无条件积极关注”,这就是答案。


无条件积极关注,强调了对孩子的接纳。当我们真正接纳了孩子,任何时候都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,自然可以看到他的优点和可爱之处,这样去观察和注视一个孩子的时候,便会满心欢喜。这种内心状态会借着我们的语言、表情、神态传递给孩子。


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认可、被欣赏的感觉,这份接纳成就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。


如果我们盯着孩子的优点,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优点,双方都处在一个爱的状态中,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。当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,他就会主动去做有价值的事情,以符合自己的身份。如果孩子内心有完善自我的动力,就算有一些错误和缺点,也很愿意改正。


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,是“有条件的消极关注”——当孩子正确的时候,我们接纳;当孩子犯错的时候,我们排斥。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,就在事实上伤害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。


孩子犯错的时候,他感觉自己不能得到父母的爱,这种痛苦会让孩子产生一些局限性的想法,从而用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。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容易以受害者和失败者的身份自居。


而且,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时,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错误,双方都容易产生焦虑和愤怒的情绪。因此,除了改错又增加了一层任务:处理双方的负面情绪。这反倒分散了孩子改错的精力。


“通往地狱的路,是用期望铺成的”。


所谓的错误,有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,有一部分则是我们过高的期望制造出来的,是我们心中的高标准“误伤”了孩子。


如果我们拿孩子与我们心中的期望相比,孩子往往都是错的。如果只是审视孩子本身,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点。

13434228527